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教信息 - 正文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时代意义和实施策略
点击数:次;  作者:杨 洁;  发布时间:2018/10/31 11:16:44
  

20171026,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由此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认证是专业成熟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师范专业准入放开、规模扩大和质量进展缓慢的背景下,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施将有助于摸清我国师范教育的状况,为师范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依据,强化师范院校的使命意识,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师范教育的危机与挑战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要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推进师范教育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师范教育结构经过十六年的调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也产生了危机。首先,最早一批设立教育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在这十多年的建设中逐渐转向了以教育科学研究和硕博研究生培养为主的研究型发展道路,并没有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供给的一支力量。其次,中央部属及省属重点师范院校逐渐向综合化发展道路转向,师范类专业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师范专业也不再是这些院校的重点建设对象,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仅有两所一流大学包含了教育学。第三,由于师范教育的成本弹性很大,很多地方性二本院校和高专院校逐渐以低成本扩大师范教育规模,由此带来了一定的质量问题。第四,在学科评估的驱动下,师范教育的硬性指标得以强化,而那些难以监测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教学态度等指标却在师范教育培养中日渐弱化。在此形势下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建设亟须加强。

教师质量目前依然是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口,也是教育质量改进的短板。20179月,世界银行发布《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学习——实现教育的承诺》,指出全球教育中学习面临危机,而学习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是教师往往缺乏进行有效教学的技能或动力。《报告》也指出,教师是影响在校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几乎在所有国家,立志成为教师的15岁学生在pISA评估中的平均得分都低于国家平均分。而在基础教育发达的芬兰,教师往往来源于那些成绩最优异的学生。要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也需要从教师来源抓起。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意义与价值

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不同类别的师范院校的基本质量状况实施三级监测认证,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我国实行的是两级师范教育体系,一些办学历史长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培养体系,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这些高师院校的师范教育在招生环节、培养过程、质量要求等方面已经涵盖甚至超过了教师资格的基本标准。对于这些高校,重点是放在卓越教师培养上,不参加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可使这些高校放开手脚,将精力放在特色培养、教学改革和质量引领方面,有效提高这些高校的师范教育办学活力。对一些高校来说,在师范教育培养体系还不十分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基本检测、合格认证则实现把好脉、开好方、施好治的效果。

师范类专业认证也体现了行政部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理念,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致力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合格及卓越的教师,同时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回归监管和指导的角色定位。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施策略

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广大老师来说意味着责任。最近两年,在教师资格证的压力下,老师们抱着应试教育的思想来培养师范生,不利于我国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专业认证可以更好地承担师范教育质量提升的抓手。三级监测体系重点突出了课程、教学、实践等核心要素,而这些核心要素的直接责任人是教师。因此,在专业认证面前,教师的责任更重要了。教师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直接责任上,还体现在认证的参与上。谁最能做好专业培养的解说者?是广大教师。因此广大教师不仅要做好培养工作,还要根据专业认证标准做好自我评估工作。通过参与专业认证,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质量意识。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对专业的整体认证,不是对学生和教师个体的直接评价。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能否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还要看认证的目标导向。本文件的标准和程序体现了动态、重视过程、可持续性等专业发展的促进要求,因此重点就要看实施。数据是否客观真实、过程是否公开透明、结果是否受到重视,都会影响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效果。如果能在认证过程中广泛吸纳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做到数据客观真实、过程公开透明,那么专业认证可以切实起到促进教与学的效果,也真正能使专业认证赢得社会的认可。

专业认证需要建立具有适切性的标准体系,医生、律师、会计等行业的职业资格准入门槛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认证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要使师范类专业认证起到相应的效果,就需要严格论证专业标准。文件提出了各级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但是这些标准还需要细化和内涵解读,特别是要论证这些指标如何转化到上,在监测过程中重点收集这些转化指标上,而不是依赖于这些输入指标。因此,文件出台后,相关部门应该联合评估专家、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一道解读专业认证标准,由此建立更直接、更具备可操作性、更能起到引导作用的指标体系。

专业认证需要强化师德师风监测。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教育条件的改善,更需要教育精神的支撑。对教师来说,学历提高、能力提升、待遇改善是教育现代化的保障性条件,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永恒需求。师德师风影响着学生成长,影响着着教育事业的真正效果。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师德师风监测包括学校的制度措施、课程建设、实施效果等指标。

(本文系全国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新中国民办教师口述史研究BOA120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相关信息搜索: